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平板电视“3C”化是趋势 质量隐患逐渐显现

更新时间: 2006-04-10 10:40:59来源: 粤嵌教育浏览量:1047

  2006年国内平板电视市场需求继续呈雪崩式爆发。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家电课题组预测,2006年需求市场规模有望接近500万台。

  据课题组调查数据显示,平板彩电的市场价格已接近消费者的心理价位。消费者转而对产品的品质、品牌、外观样式、功能以及售后服务等因素更为关注。在国内一级城市消费者预期购买的关注因素中,画质所占比重,达82.2%;其次是品牌,达81.7%;外观样式、售后服务分别为79.4%、75.6%;价格所占比重为67.2%。所以,2006年平板市场的竞争从单纯的价格敏感转变为品质、服务、价格的整体实力较量。

  平板电视“3C”化是趋势

  调查数据显示,国内城市消费者对主流产品的理想心理价位为:32英寸LCD在8000~9000元,37英寸LCD在10000~12000元,42英寸PDP在8000~9000元。而目前平板电视产品基本已达到该区间,所以得以迅速普及。

  但消费者对市场上千篇一律的平板产品难免有些“审美疲劳”,因此要想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就得推出有技术特点的产品,不仅满足于单纯的“看”电视,而是发展到“用”电视。所以,海信高清打印平板电视、海尔的高清彩印流媒体电视都实现了与多种存储设备的连接,兼具数码打印等高清传输技术。

  同时,消费者对电视内容的娱乐性产生更强大的需求,日趋进步的“3C”技术恰恰能够满足这一点,TCL、三星等都推出了内制模块的产品,通过具有亲和力的平台,迅速连接互联网,互动点播自己喜爱的内容和下载所需要的资源。在平板电视“3C”化的过程中,中国企业与国际厂商处于同一起跑点,国内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在以后的竞争中继续领跑平板市场。

  质量问题 频现品质成焦点

  在技术进步和功能增多的同时,外资品牌的质量隐患也逐渐显现。索尼爆出“软件门”事件,紧接着,飞利浦爆出具有“情境光源(Ambilight)”功能的等离子彩电容易引起火灾。一连串的负面事件使得消费者对平板电视的高端形象产生了质疑。

  不难发现,出现质量问题的平板电视基本上是厂家推出的新品,具备新功能。究其原因,主要是厂家为了弥补价格战带来的损失,不断地制造技术概念,加速推出可以卖出较高价格的新品。也正是在这一加速过程中,平板彩电的质量必然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外资品牌向来以“高技术、高品质”自居,价格也比国内品牌高出许多。但现在在平板电视关键制造工艺、关键技术上,国内品牌与外资品牌旗鼓相当,甚至外资品牌水平。厦华高清电视采用分辨率为1920×1080P的显示屏,实现了高清电视在清晰度这一关键指标上的跨越式发展;长虹的“量子芯”技术使颜色还原更加真实,动态场景更加逼真,已经完全赶超了索尼、松下等外资品牌的技术。国内品牌在平板电视产品的技术和品质的激烈竞争中站稳了市场,取得了国内消费者的信任。

  竞争升级 服务成

  随着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日趋理性,对售后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调查显示,在2006年的消费者预期购买关注因素中,针对售后服务方面的关注度比2005年提升了将近10个百分点。对于消费者来说,完善的售后服务和相对较低的“使用维护成本”要比购买时一两百元的价格差更加实惠。

  国产品牌凭借本土优势,在平板电视服务领域比外资品牌更有保障。仅厦华在全国各地就建立5000多个销售网点、36个售后服务站和2000多个预约维修点,这样的投入外资品牌是很难做得到的。因此,国产品牌应该把握住售后服务这张,借助良好的售后服务赢得消费者青睐,在竞争中确立品牌的长期优势。

  总体来看,平板电视技术日趋成熟,质量问题并不是很突出,主要问题在于“三包”还有空白点。目前,平板电视“三包”法规正在酝酿之中,平板电视无“三包”的历史即将结束。

免费预约试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