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成都国际软洽会新增的“国际资本与软件产业投资论坛”,吸引了来自四川的数十家技术型企业。
“我们公司离会展中心只有2公里,会后你们来参观一下吧,谈得好今天晚上我们就可以签。”这是台下成都一家做网络电视的公司性急地向“老师”们发出的邀请———见此,软银亚洲信息基础投资基金合伙人林和平、汇丰直接投资(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梁耀雄、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简裕良等投资界大腕发出了会心的笑。
跨国热钱来蓉逐利
“目前是IT企业的融资机会。”熟悉投资银行业的清科创投总裁倪正东透露,国际风险投资2004年进入中国市场时为7亿美元,到2005年就猛增到40.67亿美元,投资了230个项目,62%集中在IT领域。
曾投资盛大网络的软银亚洲信息基础投资基金掌控逾10亿美元,其合伙人林和平是第2次到成都。他透露,软银在中国投资了35个项目,其中5个准备上市。此次来蓉,林和平欲寻规模较大的企业投资,单一项目投资在1000万到3000万美元之间。他判断,下一个“盛大”有可能产生在手机增值服务和博客等行业。
初创企业渴盼“天使”
但事实上,国际风险基金入川却并不顺利。清科创投总裁倪正东称,去年获得国际风险投资基金进驻的项目,北京有70个,上海为44个,四川仅有2家。这一反差令人深思。对此,成都高新区创新中心主任林涛博士称,这两年成都向国际基金推荐了很多项目,但就是拿不下来。原因是成都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成都迈普集团总裁花欣透露,迈普将成立专门的天使型投资基金,重点投资初创期的成都软件企业,并提供人才培养、市场拓展、订单获取、软件工程管理、品牌支持等公共服务。林和平也称,软银在投资成都时,会考虑和初创型投资服务基金配合。
“成都可照抄班加罗尔”
成都与印度的合作无疑是本次软洽会热的话题。印度代表团中有一位重量级人物———印度软件工程研究院院长、印中贸易联盟主席、印中软件协会主席崔杰士。目睹了成都软件业发展的崔杰士开门见山地说,根据成都与班加罗尔签署的《友好合作关系城市备忘录》,成都可以完全可以把班市的发展模式搬到蓉城来。“印度有个很好的经验成都可以学习,大学生都在早期进入实践,可以加强软件行业的力量”,崔杰士说,可以让成都高校学生在大三、大四时进入软件基地,让他们参与到企业项目中,在印度软件公司教授下增强动手能力。他就打算每年送100名成都学生到印度培训。
软件业变“硬”得靠人
“成都发展软件业重要的配套环境是人,其他的优惠条件都是次要的。”昨天,东软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刘积仁在软洽会上直抒胸臆。他透露,东软目前正在都江堰备建可培养8000到1万人的IT学院。
刘积仁举例说,一家国外企业想节省3000万美元/年的费用到成都寻外包开发,那么成都接单的企业就需要1000人的软件工程师。而目前在成都,上百人规模的软件外包企业就算大的了。刘积仁还提出,政府对软件企业有大量资金直接扶持,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可能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些资金的用处,就是用于区域人力资源的系统培养。”
“中国制造”应变“中国创造”
全球第三大软件巨头德国SAP刚在蓉设下研发中心,SAP中国研究院院长芮祥麟在软洽会上提出,要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而这一变化需要软件业作出更多的自主创新。“现在只有0.03%的中国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真让人毛骨悚然。”“现在已经不是比尔·盖茨创业的时代了,几个年轻人凭一台电脑在车库里写软件很难做大。因为软件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工业化和全球化,其生命周期和汽车业惊人相似。”芮祥麟认为,软件业要向汽车业学习,如汽车零部件互换一样,可任意搭配形成软件模块化。
数十亿国际资本欲挺成都软件打造IT领域
更新时间: 2006-04-08 13:02:38来源: 粤嵌教育浏览量: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