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了主题为“超越技术,尽融其中”的2006年经营业务与策略媒体沟通会,东软股份总裁王勇峰和副总裁兼运营总监卢朝霞率领东软股份所有国内行业线领军人物整体亮相。会上,东软对过去15年中在行业解决方案市场上的发展进行全面总结,并认为未来5年内中国行业解决方案市场将迎来更加理性和成熟的高速发展时期。
2006年是东软成立15周年,也是东软股份作为中国首家软件企业在资本市场上上市10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其系统地总结了东软在行业解决方案领域的发展历程和成功,并归结为“超越技术,尽融其中”的会议主题。东软认为,过去15年是中国软件产业与其他产业相融合的15年,是软件技术与行业应用相融合的15年。没有融合就没有中国软件产业的高速发展,没有融合也不可能有中国信息化建设的成就。
作为中国的软件和解决方案供应商,东软以自身15年的发展与实践来佐证“融合”的主题。在过去的15年中,东软成功地将软件技术应用到中国的电信、电力、社保、企业、教育、医疗、税务、金融证券、交通、电子政务、烟草等10多个行业领域,开发出60多个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为中国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方案,东软在行业的市场占有率也随着中国政府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高速成长而提高。如今,东软在国内拥有8000多家大型客户,在电信、社保、电力、烟草、教育、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位居前列。
同时,东软又将软件技术与硬件设备制造进行融合,有利地推动了中国嵌入式软件产业的发展。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东软利用自身在嵌入式软件领域的技术优势,成功地进入数字化医疗设备、网络防火墙、汽车电子、网络家电等软件与硬件一体化的数字产品开发和制造中,不仅成功研制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T机、磁共振、数字X线机、网络防火墙等产品,还在汽车电子系统、手机、DVD等领域为国际合作伙伴开发软件,形成了东软高速成长的两大产业——数字医疗系统和国际软件外包产业。近5年来,东软医疗继续保持了近30%复合增长率的增长;2005年,东软的国际软件外包增长了90%。东软也因此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中国软件产业规模化、国际化的发展之路。
东软股份副总裁兼运营总监卢朝霞教授在总结过去15年的发展时强调,东软为了与国家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融合,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并为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和行业客户做了大量的投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东软以客户为中心,全面构造了面向客户的组织体系。东软在全国建立了8个大区,在40多个城市建立了技术支持中心与服务网络,在沈阳、大连、成都、南海等地建立了四个IT人才培养基地,总投资超过10亿元;第二,东软15年不断加强新技术和基础研究的投入,每年将营业额的10%投入到未来客户发展所需要的技术研发之中,形成了东软完整的解决方案技术架构NEUSA,这个技术架构不仅融合东软的技术,客户的业务知识,同时还融入了东软合作伙伴的技术、产品与经验,从而为东软快速构造客户所需要的解决方案提供保证;第三,东软为获得客户的满意度提高,不断地进行学习和培训。东软建立了一个整套的培训系统和评价体系,在方向、深度、广度、领域以及整体的愿景上来构造团队的领导力、技术能力、方法学、沟通能力和解决方案领域的知识。东软有一个TCOE计划,通过对员工的发展,对方法学的发展,建立更好客户的关系,终达到东软与客户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局面。
会上,卢朝霞还向媒体发布了2006年和未来5年东软股份公司的经营策略。卢朝霞表示,2006年,东软股份将继续坚持发展以软件和服务为核心的解决方案业务;继续以较高的速度扩大国际和国内市场份额;要加强面向未来的研发投入和NeuSA的不断完善,大幅度提高技术体系对公司业务发展的贡献度;进一步提升内部综合管理能力,加强国际化、实用型人力资源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创造与客户、合作伙伴和谐共赢的生态环境,实现公司健康持续的发展。
东软股份总裁王勇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2006年是国家“十一五”计划的年,也是我国第二轮信息化建设的开局年,国家确立的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将为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带来巨大商机。王勇峰认为,未来5年中,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中国的电子政府将走向务实,大企业的IT应用将更加系统而全面,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开始逐渐升温,同时数字奥运和3G时代的启动,中国即将迎来新一轮IT投资和建设高潮。根据计世咨询的研究报告显示,在未来5年中,中国在IT与服务方面的投入将达到2.3万亿元人民币。巨大的市场空间,与行业高度的融合能力为东软未来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